“新吴的工程,我们愿意承接,遇到困难,区综治中心是我们权益保障的坚强后盾。”5月4日,在无锡市新吴区一家餐饮店改造工地上,负责内部装修的老赵对记者说,“区综治中心汇聚各方力量信钰配资,全力为我们提供帮助,我们很放心。”
2023年5月,老赵从某公司承接了一酒店改造工程,同年12月竣工后,该公司以资金不足为由,一直拖欠老赵等9人工资28万余元。他们来到新吴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寻求帮助,在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律援助、法院的共同处置和协调下,与公司达成了分期支付的协议,并形成了调解书。老赵他们春节后又回到新吴区打工。
新吴区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突出实体运行、实战应用,注重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完善了“1+6+N”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构建大综治、大信访、大维稳格局,为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新吴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24年以来,区综治中心累计接待处理群众各类事项26110件,“‘进一扇门,聚一份力,暖一片心’的初衷正在逐步成为美好现实,群众推开综治中心大门,感受中心用心用情开启群众心扉,双向奔赴,共同营造更具活力的经济社会新秩序。”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新吴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庆春说。
深化协同
展开剩余81%贯通矛盾化解“全链条”
2月11日08:52:54,江溪街道太湖花苑第二社区综治中心建立了居民老丁与楼上邻居因漏水发生激烈纷争的工单,社区在调解无果后,同日11:00:04由社区综治中心通过“无锡市‘一站式’平台群众来访登记处置应用场景”提交到江溪街道综治中心;同日16:17:35,江溪街道综治中心签收后,组织相关力量开展调解,终因楼上下积怨太深,调解未果;2月14日15:30:49,街道再次通过“应用场景”平台,将问题提交到新吴区综治中心;同日15:32:39,区综治中心分流督办科将这个工单派发给区综治中心的矛盾调处中心。专职调解员接单后,分析了前期调解情况,作出因无法找到漏水原因和责任致双方相互扯皮造成矛盾的判断,就组织区综治中心的法院、住建、物业等部门人员一同参与调解,形成了分清责任后各担其责彻底解决漏水问题的方案,化解了这个棘手的矛盾。
在新吴区综治中心“应用场景”平台上,记者看到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社区、街道、区三级综治中心就地化解、梯次过滤、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过程中,实现群众的期盼。
“能够成为矛盾纠纷化解集散地,这与我区今年1月份在全省率先建立科级事业单位——新吴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密不可分。正是有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信钰配资,才实现了首办受理、分析研判、联动化解、督导考核、宣传预防等工作机制和全量清单、督办、协办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松介绍说。
新吴区综治中心建立“一体五翼,多方联动”的运作新模式,即以1个综治中心为主阵地,汇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人民来信来访接待、诉讼与非诉讼(两诉)对接、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等多个中心,联动区法院、检察院、人社、住建、教育、公安分局等19个部门,整合信访、调解、仲裁、诉讼与非诉讼等综合治理方式,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定位,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创新方式、优化流程,加强全区综治中心工作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目前中心常驻工作人员125人,日平均接待群众120余人次,办结率超过98%。
新吴法院立案庭整建制入驻区综治中心,两诉中心实体化运作,形成“调解在前,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2024年,民商事立案5147件,多元解纷7066件,促进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得到有效压降。
优化机制
从“烂尾楼”到“安心楼”
“这是去年办好的不动产权证,今年利用‘五一’假期搬入新居,真是要感谢街道综治中心想方设法,让‘烂尾楼’变成‘安心楼’。”5月3日,长江樾楼盘的业主小章一边拿出不动产权证给记者看,一边诉说自己购房的一波三折。
原定于2022年6月30日交房的长江樾楼盘,因为总部调取资金导致该项目资金链断裂,无法收尾完工;而建设单位拿不到工程款,不愿意配合做竣备验收,导致众多业主拿不到房而多次维权。
为了维护好业主的合法权益,江溪街道综治中心在区委政法委、区住建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建立资金监管账户,保障了楼盘收尾的资金使用,通过解决小区围挡拆除、道路修复、房屋维修及物业配套设施等一系列工程,推进该项目于2023年10月27日全面竣工验收,同年11月14日起业主可以办理不动产权证。
新吴区综治中心在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基础上,强化6个街道、126个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各街道根据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建立重大矛盾风险“1+5+N”工作机制,由街道政法委员担任召集人,成员由政法和社会治理办公室、派出所、警务工作站、人民法庭、司法所5家常设部门和N个责任部门(单位)组成,依托“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建立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应急响应机制,充分释放社会治安防控及多元解纷新动力,最大限度发挥、拓展单元值守巡防、先期处置、信息联动等群防群治作用。
强化实效
基层治理“终点站”
“是王书记吗?我是梅里中学教师刘思秦。我向您反映我班学生,也是你们社区的居民小文,他因为父亲去世,现在常逃课,我找了与他同住的孩子奶奶,但监护效果不好。孩子太小,自控力差,社区能不能重新确定新的监护人,加强对孩子的监护?”4月初,联一社区网格长、党总支书记王健放下小文老师的电话,立刻上小文家中了解情况。
原来,小文的母亲十多年前生下小文后就走了,小文就一直和父亲、奶奶生活。小文父亲半个月前猝死,奶奶成为监护人,管不住小文,小文一下子如脱缰的野马,与社会闲散人员交往,且表现叛逆。
为及时挽救小文,王健立刻了解小文家庭情况,发现其有四个姑姑。于是,约请四位姑姑商量小文的监护事宜。社区综治中心调解员丁书海和网格员姚梦钰、王子煜上门沟通,从四个姑姑轮流监管到由小文二姑姑一人监护,让监护责任明确。因有人管教,小文也很快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夯实基层责任,发挥村居发现问题在早、解决问题在小的优势,将治理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新吴126个社区综治中心工作的一大特色。
在突出基层矛盾纠纷逐级分流、三级联动、全面化解过程中,该区内部厘清区、街、村(社区)三级中心的功能职责,外部建立“1+2+3”逐级移送委托调解流程,实现矛盾化解主体衔接、制度衔接、程序衔接、效力衔接,构建多元协同、联动顺畅的工作体系。内部多方位拓宽情报信息渠道,切实把预警触角延伸至各个末端环节,将治理重点从事后转向事前。他们在社区综治中心突出完善“警网融合”工作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力量整合信钰配资,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在全区村(社区)有序实施。截至目前,累计走访服务各类特殊人群、重点人群1.3万余人(次),常住人口56.6万人(次),出租房42.1万次,发现并及时处置各类隐患6.3万余起,介入调解邻里、婚姻、损害等类型纠纷6700余件。
发布于:江苏省同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